
一、个人信息
林海生,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SF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名师。毕业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现任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专任教师,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骨干。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内的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获得了5件发明专利。主讲《食品保藏原理》等6门本科课程,负责省一流课程建设。曾获“教学名师”“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曾担任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173/1174班的班主任,获校级“十佳班主任”称号。现任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1221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卓越1221班班主任,连续2个学期班主任考核优秀。
二、主要事迹
(一)思想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构建 “理论 + 实践” 的思想引领体系。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期组织 “科学家精神”“海洋强国梦” 等主题班会,结合自身科研经历讲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成就,激发学生专业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多次带领班级学生探访湖光岩、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团建活动与实践。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主动结对入党积极分子,一对一指导32名学生完成入党申请书撰写,推动班级26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预备党员2名,班级党团建设指标均位列年级第一,筑牢学生成长的思想根基。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解疑释惑,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争做新时代‘四有’青年。
(二)学风塑优,领航学业精进
高度重视学生学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优良学风。强化学业规划指导,激发学习动力,构建“目标导向、过程监控、成果激励”的闭环管理体系。 从新入学的“我的大学规划”,到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逐项量化,随后依托“四方协同”学情会诊制度,联合辅导员、任课教师与科研导师,班主任逐一面谈不断修订,形成个人成长档案,并在每学期滚动更新,确保目标始终清晰、路径始终可行。在过程督导中,实施分层指导,为学业基础薄弱学生组建互助小组,实施学业预警;对成绩优异学生,则引导其向科研及创新竞赛方向发展。成果激励环节,通过学期个人业绩(学业、科研、比赛等)汇总设立“食卓之星”,结合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励,举行“成长路演”,向全班汇报目标完成度。实施后,班级平均绩点跃升至3.69,稳居食院22级榜首,75%的学生荣获各类优秀学业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1项、国家励志奖学金8项,英语四级通过率高达92.5%,六级通过率52.5%,营造了“乐学、督学、助学、导学”的浓厚学风氛围。
(三)科研启蒙,培育创新素养
依托自身在海洋食品加工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学院良好的科研平台,林海生老师通过主题班会、理论课程教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食品保藏原理》)、创新实践课(《食品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项目申报及实施)、本科生创新团队等多途径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构建了“三维四驱”多维科研育人模式。三维目标导向包括:把“大食物观”和“向海图强”情怀融入科研选题、以“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产业应用”完整链条、对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和南海特色资源产业,让科研直接服务产业升级。以平台—项目—竞赛—产研四驱路径,驱动价值、能力、产业三维目标贯通达成。该模式实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产业对接”三向贯通,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食品科研育人新范式。共有22人次积极参与大创项目立项,其中,王宇阳领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岩藻多糖改善鱼明胶凝胶性能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贾晓叶与李佳玲则分别主持了1项省级大创项目,全班在科创活动中的参与人次高达42,参与率高达72.5%。食品卓越1221班(40人)在科研实践领域和文体比赛呈“全员动员、重点突破”之势。在科研与社会实践领域,13名同学(占比32.5%)在21项评比中表现突出,他们的项目聚焦于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及乡村振兴调研等前沿话题,并多次荣获省级优秀团队及优秀调研报告奖项。文体竞赛方面,全班45%的同学(共18人)共获得了25项校级及以上奖励,这些奖项涵盖了生命科学、食品创新、包装设计、演讲、英语及金融挑战等多个领域,充分彰显了学生们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各类奖项中,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1项。同时助力7名学生主持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6人申请专利,累计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9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
通过推动“三维四驱”多维科研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班级学生科研参与度、竞赛获奖数均居学院前列,实现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整体而言,该班已形成了以竞赛促创新、以实践强专业的良性氛围,文体与科研两翼齐飞,为卓越人才培养树立了鲜活样本。
(四)班级赋能,构建自治生态
推行“制度+文化”双轨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成长。指导班委制定《食卓1221班级管理制度》,明确“班委职责”“青年大学习考勤”“学风建设” 等37项细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标准”;建立班委轮岗与民主评议机制,定期召开班委会反馈动态,并培养出魏捷、肖煜等模范班委,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同学参与各类学生干部经历人数27人,覆盖率67.5%,形成“校级—院级—班级”三级梯队。干部岗位覆盖学生事务、宣传、学术、志愿、新媒体等多元职能,为班级及学院活动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设立公众号定期发布动态。除了班级团组织活动外,以“海洋特色”乡村振兴“科普教育”等主题,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堂,组织“海洋食品新产品展”“红树林生态调研”“廉江红橙采收与贮藏”“农田开垦与蔬菜种植”等活动 15 场,增强班级凝聚力。他还积极组织班级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磨砺能力,绽放个人魅力。85% 的同学至少持有一项官方技能证书,确立了“英语、普通话、计算机”三大核心能力的标配地位。在他的引领下,班级荣获了“十佳班集体”“先进班集体”等殊荣,营造出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2023、2024年度4个学期的班主任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两次为优秀。
(五)暖心护航,守护全面成长
秉持 “严爱相济” 理念,构建“生活关怀 + 心理疏导 + 社会历练” 的成长支持网络。他坚持走访宿舍、检查课堂,并定期在企业微信平台上细致记录班主任工作日志;定期谈心制度,针对学业压力、学业规划、升学、人际矛盾等问题开展一对一谈心,耐心倾听诉求、细致剖析问题。当学校心理中心评估显示 3 名学生存在心理困扰时,他第一时间联动专业咨询师制定疏导方案,全程跟踪陪伴,帮助学生逐步走出困境。组织学生参与廉江红橙采收实践、“蓝色海湾”环保志愿等活动,全班志愿者参与率高达87.5%,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77次,总时长达643小时,其中20位同学志愿时长超过10小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学生在实践心得中写道:“林老师引领我们踏入田野与滩涂,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知识需根植于实践,青春应献给社会”,他的这些贴心行动,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更让学生将他视为‘亦师亦友’的人生导师。
林海生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广泛赞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