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活动 -> 正文

食品学院教师应邀参加蝾螈海产品加工基地开工仪式并主办牡蛎产业沙龙

作者:曹文红 审核人:高加龙 发布日期:2025-08-27 浏览次数:

8 27 日,山东乳山成为中国生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焦点场”—— 蝾螈海产品加工基地上午开工启动,中国生蚝产业发展主题沙龙下午圆满举办。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曹文红、秦小明、刘书成、高加龙等专家深度参与两大活动,为产业数智化转型与全链条升级注入科研动能。

上午,蝾螈海产品加工(乳山)有限公司加工基地开工仪式顺利举行。作为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牡蛎全产业链的关键拼图,该基地定位亚洲领先综合性海产品加工中心全球最先进牡蛎智造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团队全程助力: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曹文红教授代表加工研究室致辞,秦小明教授受邀参与剪彩,共同见证这一产业升级节点;刘书成院长、高加龙副院长、张俊博士亦受邀出席仪式。据悉,基地投产后可实现牡蛎精深加工制品年产量1万吨,未来还将建设牡蛎研发实验室、预制菜超级车间,逐步拓展至海产品全品类加工;此前其液氮冻牡蛎产品已入驻山姆会员店、叮咚买菜,并畅销中国香港及欧美、东南亚市场,高端品质获全球认可。

当日下午,中国生蚝产业发展主题沙龙在乳山国际大酒店同期举办。活动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主办、山东灯塔水母承办,以数智蚝时代,共谋鲜未来为主题,汇聚乳山市政府领导、国家贝类体系科学家、科研院所专家及产业代表。广东海洋大学专家全程深度参与:秦小明教授与沈建研究员共同主持沙龙,开场便阐述活动对推动生蚝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学研融合的核心意义;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功能研究室主任曹文红教授围绕 生蚝净化保活流通与精深加工新技术作主题发言,指出 2024年我国生蚝养殖量居贝类首位,但加工端仍面临重金属去除难、保鲜损耗大、精深加工不足等挑战,建议重点推动智能化加工与大众化爆款、高值功能产品开发;刘书成教授则从技术落地角度提出,需突破生蚝长距离保活运输品质维持技术、建立分级标准体系,并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壳料资源化利用,为产业效益提升提供路径参考。


此次乳山一日内落地两大生蚝产业关键活动,既标志着灯塔水母完成从 传统加工数智制造的跨越,也为中国生蚝产业凝聚了科技赋能、品牌引领的发展共识。广东海洋大学专家的科研支撑与实践参与,进一步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桥梁,助力乳山依托 品牌价值超190亿元、年产量50万吨四个第一优势,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为全国生蚝主产区提供可复制的乳山模式,推动中国生蚝产业向世界级高端品牌集群迈进。